形态各异的“众仙聚会”、栩栩如生的“玉如意”、神形兼具的“老者”……在陈成科的陈列室里,摆满了他用心血雕刻的根雕作品。神话故事、民间传说、山水风景等都是陈成科雕刻的题材。
2011年,他创作的玉石雕作品《八仙》曾在第十二届西部国际“三品”博览会上获金奖;同年,他创作的悬雕作品《蟠桃会》在第十二届西部国际“三品”博览会上获金奖;作品《百福紫檀香筒》获得了2010中国——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“天工艺苑杯”金奖。此前陈成科的获奖作品更是无数。
今年59岁的陈成科是新建镇和源村人,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。他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艺,以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毅力,在木雕艺术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,在继承先辈们精湛技艺的基础上,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悬雕——成科悬雕。
四十多年的木雕工艺生涯中,陈成科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精品展,奖项颇丰。个人传略及作品被载入“中国精品艺术”、“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选”等等辞书,并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、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、市农村实用人才百名优秀人物等之称。
在陈成科的眼里,木雕是一种有灵性的工艺。他说,自己喜欢木雕,喜欢它的创造氛围,所以一直走到了今天。
陈成科认为,悬雕的制作是一个非常精细、复杂的过程。从选料到技法,从题材到布局,要始终把‘精、细、奇、巧’贯穿于作品之中,不然,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一件悬雕作品的精美程度。陈成科说:“从第一步的选料就决定了一件悬雕艺术品的大致形象。因为受到木材本身材质的局限,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它的形状、质地,因材施艺,精心布局。对于一些形状奇特的原料,如果作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,就会创作出独一无二、新奇别致的艺术精品。”
“雕刻技艺实际上就是一种削减的艺术。”陈成科说,在整个雕刻的过程中,刀法起到了加强、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。确切地说,就是由外向内,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,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、显现出来。在一次次的削减中,灵感随时迸发,能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雕刻形式及审美观念不断更新,画面的构思设计、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与传统悬雕相比都有着诸多的不同。陈成科通过参加高级别的艺术节,展览会,不断向其他艺术家学习,并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,融合古今,使自己的悬雕作品日趋精美,符合不同的审美需求。
2011年开始,缙云木雕、根雕、玉石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陈成科的悬雕艺术工作室。第一期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12月,实训人员58人。“前来培训的人员中有不少是有一定雕刻技术的,他们对根雕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很受感动。”陈成科说。为此,陈成科还专门带学员上山找可塑性强的根雕材料。“有时,我觉得这些材料像某种动物的形状,但有的学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,说出更形象的物体,我们通过这种交流,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。”陈成科认为,找到最适宜、最贴切的材料,再将工艺和创作灵感结合起来,才能完成一件出色的作品。
今年11月,陈成科的培训基地又迎来了来自全县各地的52名根雕爱好者。陈成科一边雕刻他的新作,一边动情地说:“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不仅为农民朋友创造了就业机会,更重要的是让雕刻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收藏喜爱根雕作品,让工艺品进入千家万户。”